「原木餐桌是怎麼製作的呢?」
「聽說原木沒有乾燥就會裂掉?」
「木材保存要泡在水裏?」
看著家裡的原木餐桌,你有沒有想過上面的問題?
木材一直是人類非常重要的天然資源,但是要從樹木變成可以使用的原木板材,中間需要經過層層關卡。
伐木、運輸、儲存、裁切等這些複雜的程序,會直接影響製成原木家具的壽命和品質。
小木帶您了解原木餐桌製作全過程,一次搞懂工廠如何從樹木進口到板材製作!
| 製材必經的六大過程 |
步驟一、林地採材
步驟二、木種分類
步驟三、儲木保存
步驟四、製材作業
步驟五、原木乾燥
步驟六、板材塗裝
林地現場總是瞬息萬變。過去人力鋸木時代,伐木師傅必須判斷林地地形、樹木質地、生長狀況、電鋸下口位置、原木倒塌方向等等,將適合的樹木採伐完成。
現今技術進步,無論是伐採效率、現場人員安全都有大大提升。
林地現場伐木後,一批批樹幹運輸至木材加工廠進行下一個步驟。
原木樹木在生長過程,可能會因為天氣環境等各種因素產生缺陷,讓原木在加工時不夠穩定。
原木送到木材加工廠後,師傅將其分類並裁切枝節或是有缺陷不適用等部份,做為其他用途。
將原木放置在工廠貯木場,並且將原木分類,依據外觀、品質、大小等排列整齊,掌握原木資料。
此外,原木在保存時,常常會被放在水池中,又稱「貯木池」。
貯木池的功用是讓木材浸泡在水中,防止它們遇熱變形、龜裂、蛀蟲及損壞,以保有木材的外觀完整性。
不僅如此,將原木浸泡於水池內,讓樹脂釋放,可以延長木頭使用期限唷!
師傅將原木鋸成各種不同規格板材。
使用大割機、中割機頗開成為板材,過程不僅要避免原木受損部位,並且減少廢棄木料,確保原木品質和木材利用價值。
最常見的鋸木方式為象鋸法和平鋸法,各種切法會產生不同紋路,這也是原木迷人之處呢!
木材一開始非常潮濕,在加工製作成原木餐桌之前,木頭若沒有乾燥,會容易產生變形和乾裂等缺點。
為了讓原木可以使用很久,乾燥是非常重要的步驟喔!
最常見的木材乾燥可以分為天然乾燥及人工乾燥:
A.天然乾燥(氣乾法)
將木材長期至於大氣中,利用天然條件降低木材含水量。
選擇通風良好的空地,配合乾燥台和遮雨等簡單設備,讓木材逐漸乾燥,達到平衡含水率。
要注意的是天氣若是不穩定,遇到雨季或是氣溫太低,水分不容易移動蒸發。
B.人工乾燥(窯乾法)
將木材堆疊於乾燥窯內,密封通口之後,通入熱氣或蒸氣,讓木材水分蒸發,降低含水率。
乾燥窯內需要有循環系統,安裝風扇鼓動窯內空氣,使窯內各部溫度均勻,加速水分蒸發。
另外需要經過均勻處理及調節處理,讓木材最終含水率一致,且不會產生應力。
在乾燥過程,多會搭配使用,先進行部分天然乾燥,後續進行人工乾燥,可以提高乾燥效率,也可以減少乾燥產生的收縮翹曲等變化喔!
經過漫長步驟,原木板材製作旅途,快要接近尾聲囉!
乾燥完成的板材,表面還是非常粗糙,我們稱之為毛料。
毛料經過拋光砂磨後,天然的木紋就會慢慢顯現。
由於天然的原木有細胞,如果原木餐桌表面沒有經過塗裝,接觸到水或是油漬,就很容易把髒污吸收到細胞中。
髒污滲入細胞可能會造成染色去除不掉,因此原木餐桌表面需要塗裝處理。
塗裝分為上漆和推油塗裝。
有木的「推油塗裝」技術:
原木板材經過拋光砂磨後,師傅將天然植物油塗佈於木材中,等待油分乾燥。
油乾燥後,原木的纖維會直立起來,表面摸起來會粗粗的。
師傅需要多次砂磨和推油,確保細胞內都有油的保護,讓原木餐桌可以防水防塵。
美美的原木餐桌至此才算完成。
| 小木悄悄話 |
當推油原木餐桌到達你的家中,原木仍然可以保持呼吸,調節室內環境中的溫濕度。
所以在觸摸到原木餐桌天然觸感的時候,這段漫長的旅程,還不是他的終點唷。
和您的原木餐桌一起經歷更多美好時刻,伴你長長久久吧!
原木桌板 | 新品
tel. 0978.050642